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 (第1/2页)
第六十一章松阴城
春暖花开的时候,施聚,李秉等文武官员都来到了松花江畔。
在这个位置上,松花江从北边滚滚东流,往东北方向有大量的沼泽湿地,西南方向就是长白山余脉。
东南不远处就是兴凯湖,正当要冲之地。
具体,到这一带,又是松花江南岸一高地,忽儿海河也就是后世的牡丹江,从这里流入松花江之中。
而两河交汇之处,就是一处高地,两面临水,又居高临下。
两面临水,自然是易守难攻,又能以牡丹江作为退路,松花江作为进取之途。虽然而今大明在松花江上的船队,已经烟消云散了。
据悉在永乐年间,大明在松花江有船厂。但是根基尚在,虽然而今原本造船之处宾州,已经不在大明边墙之内了。
但是距离辽东也不是太远,一旦明军重建奴儿干船场,那么辽东与海西就能通过东北丰富的水系联系在一起。
如此一来,东北发达的水系,就成为大明进军最有力的帮手。
不是明军小看瓦刺,弓马骑射,明军上下都不敢小窥瓦刺,但是论水上功夫,大明从南方调来数千水手,在加上在这里打造的船只。瓦刺纵然有十万大军,也未必能奈何的了他们。
此处建城,看上去是防守,但是在战略形态上却是进攻。
居高临下又能避免洪灾侵害。
毕竟,东北的水系也不是太安稳的。
朱祁镇没有得到奏报,说黑龙江水系发大水,并非黑龙江水系不发大水,而是一来这里人少,二来,也不归大明直接管辖。
总要有洪灾,朱祁镇也不用赈灾。
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。临水建城,最担心的就是对方水淹七军。
不过,这里完全不用担心,就地势来说,松花江南北都是渐次增高的,从东西来说,也是西高东低。
特别是东面不远处,大量的沼泽湿地。更是天然聚水之地。建城之地,只要地势稍稍高一点,就不可能形成水淹的局面。
这一片高地,足够建立一做府城了。
几个人都觉得非常满意。
就开始修建城池。
李秉受命营造此城,施聚也在这里安营扎寨,先打上前站。等待源源不断朝鲜人来到这里。
不过地势绝佳,并不意味着就容易修建了。
这一带最大的问题,就是这里几乎是一片白地,即便有些女真部落,也在双方长期的拉锯之中,荡然无存了。
即便是有,这些百姓也不过是以
渔猎谋生而已。
修建城池数万人,乃至即将到达的数十万,都不是这里可以负担的。
虽然粮食可以从后方运输。
李秉已经打通了一道交通线,那就是从海西上岸之后,一路向西。忽儿海河的上游,接下来就可以顺流而下,一路到松阴了。
李秉就这个道理,与王翱联名上书,要求修建一百四十里的驰道。
从海西直通牡丹江码头,而朝鲜百姓也不用直接来这里,而是一边修驰道,一边以驰道为中心,两侧屯田。
毕竟如果先开始修建松阴城,那么消耗太大了。
不过,从后面一点点的修建起来,减少粮食消耗,等驰道修好之后,粮食物资可以通过松花江吗,直接到这里。
甚至驰道两侧屯田,也是有所产出,可以支援前线。
至于,驰道本身,其实早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了。
这几年朱祁镇没有怎么推进,并不是驰道出了什么问题,而是朝廷缺钱,缺马,钱都不用说了,至于马,于北方贸易中断之后,不管是什么马的价格都飞一般的上升。
不过,这对海西影响不大,毕竟海西本身就是一个产马地,或许数量上比不上漠北漠南产出。但是也是家家户户养马。
如果不是因为海西之战场,朱祁镇早就从海西抽调马匹补充京营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